https://earth.google.com/earth/d/1PInyr2Atlrluz7RD0vTkatY-j0f6HYsk?usp=sharing
花蓮縣秀林鄉和平村和中部落 2025.8.7
社區防災地圖工作坊--從歷史、現況到未來的韌性規劃
本工作坊運用參與式繪圖技術(PPGIS),以紙本地圖與貼紙、手繪符號的方式,讓社區居民一同討論與記錄災害記憶、潛勢風險與可行的避難方案。活動分為三大階段,逐步引導學員認識自己的家園,並提出因應不同災害的實際行動方案。
📍 第一階段:歷史篇──認識部落鄉土
請您回憶與分享部落的環境與過往經驗,在地圖上標示出:
- 部落的地理位置:包括主要聚落範圍、河流、山脈等自然環境。
- 部落聯外道路、獵徑與古道:指出可通往外地的路徑,包括災時可能替代的通道。
- 部落地名的由來與演變:如傳統語言地名、日治時期或現代的命名差異。
- 與災害有關的小地名:部落傳統地名中是否有反映過往災害經驗。
- 歷史災害的發生位置:如哪裡曾發生土石流、河水暴漲或地震造成的破壞等。
📍 第二階段:現況篇──認識災害潛勢
藉由集體討論與貼紙標記,指出社區目前的空間分布與潛在風險:
- 部落的主要交通動線與通行概況:例如何時會中斷、有哪些替代路線。
- 主要聚落區的人口與戶數:標記人群較密集的區域,便於規劃避難動線。
- 周邊重要設施:如觀光景點、休息站、和平車站等人潮集中處。
- 產業設施位置:如礦場、工廠、港口等可能影響安全的設施。
- 各類災害潛勢區:包含土石流潛勢區、崩塌區等,參考政府公開資料或在地觀察的紀錄。
📍 第三階段:未來篇──災害避難疏散規劃
請大家共同思考:如果災害發生時,我們應該往哪裡去、怎麼去、該準備什麼?並在地圖上完成以下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