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youtu.be/IIKpfTp_8rY?si=0wltYiNeTVzkgX5L
地理師講堂_山海行腳系列連結
【山海行腳:跨領域地理實察論壇-合科實察】探索實察教育的多元可能
【山海行腳:跨領域地理實察論壇-特色實察】實察主題設計與社會實踐
【山海行腳:跨領域地理實察論壇-跨域實察】地理實察的轉化與延伸
引言:推動地理教育的多重目標
地理學是一門兼具人文與自然的學科,而野外實察則是地理學核心的學習方式之一。透過田野觀察、數據蒐集與分析,學生得以培養批判思考能力,理解環境變遷與社會發展的關聯。「山海行腳:跨領域地理實察論壇」邀集多位地理學者與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討跨領域地理實察的可能性與挑戰。本次論壇不僅回顧了地理學科的核心價值,也分享了不同學校的實察課程設計,並思考如何讓跨領域對話深化地理教育,幫助學生更全面地理解世界。
本次「山海行腳:跨領域地理實察論壇」由東華大學副教授兼系主任郭俊麟老師擔任本場次的主持人。郭老師在引言時說明了本次論壇的幾個目的。
- 推廣地理教育:身為地理學會負責地理教育推廣的委員,郭老師認為學會的使命在於如何推廣地理教育,並希望藉此機會讓大家多了解融入教學的研究和精彩的實察應用推廣。
- 探討實察設計:地理教育中,如何帶領學生進入田野,或是規劃設計教材內容,對許多老師來說是重要的功課和挑戰。希望透過這次系列分享,鎖定合科的實察,讓大家交流整合多元地理知識進行考察的經驗。
- 讓高中端或外界更了解地理學科:由於接下來將進入招生階段,希望透過本次論壇,讓高中端甚至外界更了解地理學或地理科系到底在教什麼。郭老師也鼓勵講者們多介紹系所特色,讓外界多了解地理相關科系的優勢和教學特點。
野外實察作為地理學的核心價值-何立德老師的分享
高雄師範大學地理系何立德教授強調,野外實察是地理學最核心的能力與訓練方式,不論是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田野調查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他介紹了高師大地理系在地理實察方面的多元活動設計,包括單一課程的專業實察與全系大考察,希望透過這些實作課程,讓學生真正理解地理學的核心價值。何老師提到,高師大地理系的實察活動設計多元,包含以下幾種形式:
單一課程的專業野外實察
單一課程的專業野外實察:尊重授課老師的專業,根據課程需求安排實察地點、內容與資料收集,讓學生得到練習和觀看的角度。
- 人文地理實察以田野調查法為主,學生前往特定地區進行問卷調查與訪談,分析當地的社會經濟結構與產業變遷。例如,在苗栗進行聚落變遷研究,或透過觀察地方產業發展,了解全球化對在地經濟的影響。
- 普通地質學會訓練學生觀察岩性、地質結構,進行路線的地質調查與繪圖。地形學則會帶領學生到特定地點,觀看並測量地形景觀,進行繪圖與詮釋。
- 自然地理考察會先透過古地圖比對讓學生了解早期聚落與湧泉帶的關係,以及水資源利用的演變。從日治時期的引水工程(如山地門越域引水、二峰圳伏流水取用),到現代海岸湧泉的多重利用,再到因應氣候變遷的水資源管理,帶領學生思考水資源的開發與永續利用議題。
從探索中學習-全系大考察的設計
**高師大地理系的全系大考察:將學生帶到陌生地區,在兩天兩夜的時間內,讓他們從現場最直接的觀察來產生問題,並應用已學會的方法進行調查、分析與報告。**高師大自 2000 年起,每年舉辦「全系大考察」,這是一場完全沉浸式的地理學習活動,讓學生在短時間內進行實地觀察、發掘問題、收集數據並進行分析。
- 探索過程:學生在出發前不會得知考察地點,需在車上討論可能的研究議題。抵達後,透過觀察與數據蒐集,進行即時調查與分析。
- 分組與角色分工:學生依年級分工,大一負責觀察與協助,大二帶領調查,大三統籌計畫,大四則擔任顧問,展現地理學習的層層累積。
- 成果發表:學生需在短時間內完成報告,並以圖資、地圖與數據呈現調查結果,老師則針對研究問題、方法應用與結論進行提問與評分。
- 全系大考察的問題與反思:因時間有限,學生文獻閱讀的拿捏不到位,或者沒有釐清調查方法跟研究問題的關係,忽略了為了解決問題需要什麼方法的討論。以及報告時文字使用不夠精準、邏輯不夠清晰,忽略利用地圖與圖表呈現調查結果的重要性等問題。